close

【第一節】 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

 

1﹒植物體內專司運輸的構造稱為維管束

 

(1). 運輸水分和養分的細胞,形狀通常較細長,並且細胞上下相接成狀。

 

(2). 這些細管從根,經直通到

 

(3). 水分和養分的運輸,分別由不同的管子分開輸送。

 

(想想看,為什麼要分開輸送?)

 

運輸水分的管子稱為「導管」,許多「導管」集合成為木質部;

 

運輸養分的管子稱為「篩管」,許多「篩管」集合成為韌皮部;

 

木質部和韌皮部的管子聚集成束,稱為維管束

 

(4). 平日所見的  葉脈  便是葉部的維管束。

 

(說明:植物的輸導組織在根、莖內稱為維管束,在葉內稱為葉脈。)

 

(5). 維管束既可運輸水分,又可運輸養分,其構造包括:

 

1. 木質部:運輸水分。(自然情況下,水分通常通常由根向「   」運輸至莖和葉)

 

2. 韌皮部:運輸養分(養分的運輸可以向「」,也可以向「」,視需要而定。)

 

2﹒水分的吸收與運輸:

 

(1). 植物的根部有許多細絲狀的根毛,是由根部的表皮細胞向外突出所形成,與土壤直接接觸,夾在土壤縫隙間。

 

(2). 根毛的數目相當多,可以增加根部吸收的總表面積。(參見課本照片)

 

(3). 土壤中的 水 和  礦物質  由根毛吸收進入根內,到達維管束之後,由維管束的木質  部運送到莖和葉等細胞。(故:水分的運輸通常由

 

問:移植花草樹木時,若將植物直接「連根拔起」,很難移植成功,為什麼?

 

答:植物水分的吸收主要由根毛負責,直接將植物「連根拔起」,幾乎所有的根毛都斷掉,留在土壤內,移植後的植物因為根毛受損,吸水能力很差,容易凋萎死亡。故,移植花草樹木時,需「連同根旁的土壤一起移植」,並去除大部分葉片。

 

(為什麼?)

 

3﹒養分的運輸:

 

(1). 葉行光合作用所製造的養分由葉部維管束(葉脈)的韌皮部運送到莖及根等各部份的細胞,供植物利用或儲藏。(故:養分的運輸,可

 

(2). 儲存的養分在植物需要時可以再分解,經由維管束的韌皮部運輸到需要的地方。

 

例1:甘藷的養分大部分儲存在內(塊根),以塊根繁殖時,儲存的養分(澱粉)分解,並運輸到,供生長利用。

 

例2:儲存的養分可供植物春天長新葉、植物開花、結果實……等。


4﹒莖的構造:(參見課本照片及圖解)

 

甲﹒雙子葉植物:(種子內有兩片子葉)

 

1. 維管束排列成狀,其維管束構造由外往內依序為:

 

(1). 韌皮部:(在外側)

 

1.運輸養分。(↑↓)

 

2.包含在樹皮內(木本)

 

(2). 形成層:(在中間)

 

1.不斷進行細胞分裂,向外和向內產生新細胞

 

2.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(少)

 

3.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(多,超過90%)

 

(註:莖的逐年加粗,最主要的增加部份是「新的木質部細胞」)

 

(3). 木質部:(在內側)

 

1.運輸水分。(↑)

 

2.支持作用。(細胞壁較厚)

 

有「形成層」,但特別說明如下:

 

(1). 一年生的雙子葉植物(通常是矮小的、草質莖的、草本植物):

 

1.有「形成層」,但其形成層「不發達」,並不顯現次級生長,故莖不會加粗

 

2.例如:苜蓿、大理花、咸豐草……等。

 

(2). 多年生的雙子葉植物(通常可以長成高大、木質莖的、木本植物):

 

1.其形成層很發達,具有很明顯的次級生長,使莖不斷加粗

 

2.例如:朱槿、相思樹、榕樹、杜鵑……等

 

3.松、杉……等木本植物(裸子植物)也具有很明顯的次級生長,使莖不斷加粗

 

(3). 加粗後的「木本莖」的構造(由外往內):(參見圖解)(聯考考題)

 

1.周皮(或表皮和皮層):逐漸脫落

 

2.老的韌皮部:受擠壓、死亡、往外脫落

 

3.新生韌皮部:緊靠形成層外側,為運輸養分的主要部位

 

4.形成層:向外和向內不斷產生新細胞,使莖加粗

 

5.新生木質部:緊靠形成層內側,為運輸水分的主要部位

 

6.老的木質部:愈老的木質部愈靠近「樹幹中央」,最後,細胞內會充滿堅硬的「木質」而失去運輸水分的能力,稱為「心材」。

 

(4). 樹木逐年生長後,形成層累積大量的木質部,即俗稱的木材

 

形成層以外的部分俗稱樹皮,韌皮部即包含在樹皮內。

 

(5). 評量:

 

問1:某些「空心老樹」不但沒死,竟然還枝葉茂盛,其水分運輸靠何部位完成?

 

答:新生木質部

 

問2:樹幹橫切面上,那一部份所佔面積最大,是支持的主力?

 

答:木質部

 

問3:何謂「心材」?何謂「邊材(液材)」?

 

答:「心材」:是樹幹靠近中央,已經填塞「木質」的「老木質部」,細胞全部死亡,已喪失運輸和儲存的功能,顏色較深,質地堅硬,支持力強適合做傢俱。

 

「邊材」:是仍可運輸水分的「 新生木質部 」,質地較鬆,含水較多,故又稱為液材。

 

(6). 年輪的成因:

 

(1). 木質部細胞的生長會受外界環境影響。這些因素包括:溫度、水分

 

(2). 春夏:生長季節初期,氣候溫暖,雨量豐富,細胞生長快速,所以細胞「大、多,但是顏色」,稱為「春材或夏材」。

 

(3). 秋冬:生長季節末期,氣溫下降,雨量,細胞生長緩慢,所以細胞「小、少,但是顏色」,稱為「秋材」。

 

(4). 由於木質部的細胞「大小、數量、顏色」不同,在樹幹或樹枝的橫切面上會呈現深淺不同的環紋(同心圓),叫做年輪

 

(5). 因為一年一輪,故通常可以根據  年輪  來推測樹木的年齡

 

(6). 年輪(1). 只有木質部才有。

 

(2). 四季分明的地區才有。例如:溫帶地區、高山地區

 

(3). 維管束呈狀排列,且形成層的次級生長很明顯的植物,才有年輪。

 

問1:某山區發現高達100公尺高的神木,欲知其年齡,應如何測知?

 

答:以鑽取器往樹幹中心鑽取一截圓柱形木頭,再細數其上的年輪

 

問2:那些地區的樹木年輪較明顯?

 

(1.南北極2.溫帶3.副熱帶4.熱帶5.四季分明的地區6.赤道)

 

答:2, 5

 

問3:某塊木頭最靠近形成層的木質部細胞為「大而色淺」的細胞,請問:該木頭大約是在什麼樣的季節被砍下的?

 

答:溫暖潮濕的季節。


乙﹒單子葉植物:(種子內只有一片子葉)

 

1. 維管束呈  分散  排列,其維管束的構造包括兩部份:

 

(1). 韌皮部(靠外側):運輸養分。(↑↓)

 

(2). 木質部(靠內側):運輸水分及支持。(↑)

 

2. 無形成層,所以莖不會逐年加粗

 

3. 不會產生年輪

 

4. 例如:玉米、水稻、小麥、竹子、甘蔗……

 

5﹒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比較:

 

 

 

6﹒環狀剝皮:沿樹皮環割一周,深度達到樹皮內側。

 

(註:此深度會割斷所有韌皮部的管子,但未傷及形成層和木質部。)

 

(1). 環狀剝皮對雙子葉植物木本莖的影響是:切斷運輸分的所有管子(無一倖免)。

 

(2). 雙子葉木本莖離地不遠的主幹上,實施「環狀剝皮」後,能造成該植物死亡,若:(A).根細胞死亡(B).葉細胞枯死(C).水分的運送受阻(D).養分的運送受阻; 則:上述四個過程,依發生先後順序排列應為:D→A→C→B

 

(3). 環狀剝皮一定會使植物死亡嗎?能否應用於果樹上,以便創造「特大號果實」?

 

答:不一定(要看實施環狀剝皮的位置而定,它的目的是:中斷養分運輸) 

 

(4). 問:某地區樹木大量死亡,經查,是因為被「鹿」用頭上的角在樹幹上摩擦所致,請詳述樹木因此死亡的原因。

 

答: 鹿角磨破樹皮,產生類似【環狀剝皮】的效果 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陳毅/王健宇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