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二節】 葉與運輸作用的關係
☆ 想一想:由「活動4-1: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」得知,植物散失水分最嚴重的器官是 葉 。 為什麼「它」會散失那麼多水分呢?是否和「它」的構造有關呢?
1﹒葉的構造:(參見課本照片及講義編號 P17 左:葉片構造圖)
(1). 上表皮:
1.上表皮細胞透明,表面有「角質層」(蠟質),可防止葉內水分散失
2.不含葉綠體
3.氣孔較下表皮少。
(2). 柵狀組織:細胞柱狀,排列緊密(似木柵,故名)。細胞含葉綠體最多,是葉片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部位。
(3). 海綿組織:細胞形狀不規則,排列疏鬆,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隙大(可增加CO2接觸面積),細胞也富含葉綠體,可行光合作用和儲存養分。
(註:柵狀組織 + 海綿組織 ﹦葉肉)
(4). 下表皮 :情況同上表皮,但氣孔數目比上表皮多
(5). 葉脈 :1.由莖的維管束延伸而來,為「葉片內的維管束」
2.主要功用為運輸和支持
3.葉脈上半部為 木質 部(運輸水分),下半部為韌皮部,運輸養分。
4.不含葉綠體。
(6). 氣孔 :1.葉的上、下表皮散生很多氣孔
2.它們不是細胞,它們只是兩兩成對的保衛細胞之間的「細胞間隙」
3.是水分散失和氣體進出葉片的通道
4.由此處進出葉片的,均為氣體,包括:CO2、O2、水蒸氣
(7). 保衛細胞:形狀「半月形」,含葉綠體,功能是:控制氣孔的開閉(大小),此項功能與保衛細胞內側(近氣孔側)的細胞壁增厚有關。
2﹒氣孔的補充說明:
(1). 葉的下表皮,平均每一平方公分面積內約有一萬個氣孔。(葉片其實是「千瘡百孔」)
(2). 葉是植物散失水分最嚴重器官,那麼,水分是由葉片的那種構造蒸散?
答: 氣孔
(3). 氣孔會蒸散大量水分,為何葉片要開那麼多孔?
答:葉片行光合作用,需CO2(氣體),並排出O2(氣體),為了能讓這些氣體進出葉片,所以葉片表面需開孔。
(註: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,除部分(不到10% )被細胞利用外,大部分(超過90% )被蒸散作用,經由氣孔散失到空氣中。
(4). 葉片不開孔(氣孔),則無法行光合作用自製養分;開了氣孔,又會因蒸散作用而浪費太多水分,如何「兩全其美」?
答:最好是「氣孔可以配合需要而開、閉」(可以控制氣孔的大小)。
(這任務由保衛細胞來擔任)
(5). 保衛細胞如何控制氣孔的大小?
答:保衛細胞近氣孔側的細胞壁增厚,當水分大量進入保衛細胞,會使保衛細胞膨大而形狀變 彎曲 ,氣孔隨之開啟。
(保衛細胞充水→膨脹→彎曲→氣孔打開)
(保衛細胞失水→萎縮→變直→氣孔關閉)
(6). 氣孔何時開?何時關?
答:白天、有光、高溫、植物體內水分太多時:氣孔打開
晚上、黑暗、低溫、植物體內缺水時:氣孔關閉
3﹒植物體內水分上升的動力有那些?
答:(1). 蒸散作用:水分從氣孔蒸散出去時,便會產生一股 拉力 ,將木質部細管內的水柱往上牽引。(此拉力來自水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)
(2). 毛細管現象:在很細的管子內,水會自動上升。(原理:「內聚力」和「附著力」)
(3). 根壓:部分多汁植物(例如:番茄)的根,可產生將液體往上推壓的力量。
4﹒蒸散作用對植物有何「有利」與「不利」?
答:有利:1. 使水上升(有助於植物吸收水分)
2. 調節植物的溫度(避免被日光灼傷)
不利:使植物損失大量水分。(註:根所吸收的水,超過90% 經由蒸散作用散失)
5﹒評量:請以葉片的構造,回答下列各題:
1.葉片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構造稱為什麼?
答:角質層。
2.水蒸氣由何處散失?
答:氣孔。
3.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和產生的O2由何處進出葉片?
答:氣孔。
4. 經由氣孔進出葉片的氣體有那三種?分別和那些作用有關?進入還是出來?
答:三種氣體分別是:CO2、O2、水蒸氣
光合作用時:CO2進入葉片;O2出來,離開葉片。
呼吸作用時:O2進入葉片;CO2出來,離開葉片。
蒸散作用時:水蒸氣出來。(只有出,沒有進)
5. 氣孔的大小,由誰控制?
答:保衛細胞。
6. 葉片內,可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有那些?
答:柵狀組織、海綿組織、保衛細胞。
7. 葉片經酒精褪色後,滴加碘液,那些地方會出現藍黑色?
答:柵狀組織、海綿組織、保衛細胞。
8. 將光合作用所需的水運來的構造是:葉脈。
9. 將光合作用產生的糖運走的構造是:葉脈。
10. 若進行芹菜+紅墨水實驗,葉片內最先出現紅墨水的部位是:葉脈。
11. 海綿組織排列疏鬆,有何好處?
答:可以增加細胞和CO2接觸的表面積。
12. 需要CO2最多的部位是那裡?
答:柵狀組織。
13. 產生O2最多的部位是那裡?
答:柵狀組織。
問題集:「由認知到欣賞,由理解到感恩」──構造與功能的關係,以「葉」為例
1﹒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葉片是「扁平的」?這對葉片行光合作用有何好處?
(請考慮照光面積)
2﹒植物由水中演化到陸地,保有體內水分是很重要的課題。如何避免水分由葉片表面散失?
3﹒葉片上、下表皮的細胞是透明的,對光合作用有何益處?
4﹒葉片會由氣孔蒸散很多水分,為什麼葉片要有很多氣孔?能不能不要氣孔?
5﹒沒氣孔葉片無法行光合作用,有氣孔又會損失大量水分,如何「兩全其美」?
6﹒保衛細胞內側(近氣孔)細胞壁增厚,此構造上的特徵,使它擁有何種功能?
7﹒為何葉肉細胞富含大量的葉綠體?
8﹒葉片內為何需要有葉脈?
9﹒下表皮氣孔數目通常比上表皮多,有何「有利之處」?
10﹒位於下方的海綿組織細胞間的空隙大而多,此安排有何用意?
11﹒若將海綿組織和柵狀組織位置對調,對光合作用有何不利?
12﹒仙人掌比一般植物更耐乾旱,它在光合作用和保有水分兩者之間如何調適?此時,葉片仍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嗎?
13﹒經由上述諸多問題的思考,你認為葉片構造上的安排,使它最適合擔任何種任務?
14﹒假如你是一位「發明家」,現在請你替植物設計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,你會把植物的葉片設計成什麼樣子?請畫出你的設計圖,並附簡單說明。
(人類不也設計「人工心臟」,用來替代真正心臟的功能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