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三節】 血液和淋巴

 

一、緒言:

 

1﹒高等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靠循環系統。

 

2﹒人類的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。

 

3﹒血液循環系統包括:心臟、血管、血液三部分,說明如下:

 

(1). 心臟:負責推動血液前進

 

1.所謂「心跳」,就是指心臟「收縮」和「舒張」的動作

 

2.請問:「死人」的血液是否還在流動? 答:  否  。

 

3.要進行「活動4-2: 觀察魚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」,應使用活魚呢?還是死魚也可以?為什麼?

 

答:魚,因為魚有心跳,血液才有流動。

 

(2). 血管:分為三類,分別是: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

 

(3). 血液:血液經「離心機」離心之後。可分為上、下兩層。

 

上層為淡黃色、不含細胞、佔血液體積的55% ,此部分稱為血漿

 

下層為紅色,含各種細胞(血液內的細胞稱為血球),佔血液體積的45% ,此部分稱血球

 

二、血液:血液是由血漿血球兩部分所組成。

 

1﹒血漿:不含細胞,其成份如下:

 

(1). 水 :約佔血漿的90%

 

(2). 養分:食物於消化管內被消化成小分子養分,並由小腸絨毛吸收進入血漿內。

 

(3). CO2:為細胞進行作用時所產生的氣體,75%由血漿,25%由紅血球運輸

 

(4). 含氮廢物:所謂「含氮廢物」是指尿酸、尿素等廢物。這是食物中  蛋白質  類的食物經細胞呼吸(或氧化)作用之後所產生的廢物。

 

(5). 抗體:由白血球  製造(請填寫血球的名稱),然後釋出到血漿中。抗體的功能是「抵抗入侵的『外來物』」,包括:細菌、病毒……等病源體、移植的器官、及造成氣喘或過敏反應的各種外來物質(例:花粉、動物的毛、灰塵……)

 

(6). 激素:由 內分泌 腺所分泌,靠血漿攜帶,並運送到該激素要作用的目標器官或目標細胞去。

 

(7). 其他:各種複雜的化學物質。例如:膽固醇、免疫球蛋白……。

 

2﹒血球:血液中的細胞稱為血球,分為三大類(參見課本照片),包括:

 

(1). 紅血球:1.為紅色細胞,這是因為其細胞內含有血紅素,故血液呈現紅色。

 

2.血紅素可以和氣結合,所以,紅血球的主要功能為攜帶  氧氣 

 

3.『無細胞核』、雙凹盤狀、約500萬個/mm3 1      

 

4.所謂「貧血」,就是紅血球或血紅素太,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不足。

 

5.所謂「瓦斯中毒」,就是血紅素和 一氧化碳(CO) 結合,以致於血紅素無法攜帶氧氣而「窒息死亡」。

 

(說明:血紅素和CO的結合能力比和O的結合能力要強數百倍,故若吸入的空氣同時含有CO和O時,血紅素會優先和CO結合)

 

6.註1:CO無色、無味,很難憑嗅覺察覺出來

 

註2:燃燒時若氧氣供應充足,會產生CO,若氧氣供應不足,會產生CO

 

註3:瓦斯熱水器裝在浴室,容易發生瓦斯中毒的悲劇,需立刻改善

 

註4:密閉室內燒木炭取暖,也會發生  瓦斯中毒 ,應特別小心。

 

1.為何會打瞌睡? 答:這表示有腦部缺O2的現象。


(2). 白血球:1.為無色透明的細胞(課本照片為「染色後」的血液抹片)

 

2.有細胞核(細胞核的形狀不規則)

 

3.約7000個/mm3,體積比紅血球大

 

4.功能為防禦疾病

 

其防禦疾病的方法有二:

 

1. 吞食細菌:反應較快,約3天

 

2. 產生抗體:反應較慢,約2週後

 

5.白血球可以做變形蟲運動。當有細菌侵入體內時,白血球即經由微血管管壁細胞間隙進入組織,並將細菌吞食。平日傷口所見到的「膿」,便是戰亡的白血球和壞死的組織混合物。

 

6.白血球的數目會因細菌感染而急劇增加(達到超過1萬個/mm3),因而,計算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,可以協助醫生診斷,推測是否有 細菌  感染,而決定處方中是否加入抗生素以便殺菌。

 

(3). 血小板:1.無色透明

 

2.無細胞核(血小板不是完整的細胞,它只是細胞的碎塊)

 

3.20萬個/mm3,體積最小

 

4.當血液自血管流出時,血小版破裂,並使血液凝固,形成「血餅」阻塞傷口,以免失血過多,所以,血小板的功能和血液凝固有關。

 

5.血友病  病是一種血液不能凝固的 遺傳性 性疾病,患者常因傷口出血不止,以致失血過多而死亡。

 

6.「捐血」救人,如何使捐出的血「不凝固」,以便「輸血」注射進入他人的血管內?

 

答:使用「抗凝血劑」(例如:檸檬酸鈉、肝素……)

 

3.血球比較表

 

區  分

紅血球

白血球

血小板

形  狀

雙凹圓盤狀

圓球狀或形狀不定

不規則狀

細胞核

×

單核

×

數  量

400萬~500萬/mm3

男性>女性

5000~1萬/mm3

清晨最少,午後漸增

25萬~30萬/mm3

大  小

8μ(小於白血球)

8~15μ(最大)

2~3μ(最小)

製造處

紅骨髓

紅骨髓、淋巴結、脾臟

紅骨髓

破壞處

肝臟、脾臟

細菌、消化道、泌尿生殖道表皮

脾臟、傷口、粗糙血管

存  活

120~127天

(紅血球不能分裂增殖)

2~4天

4~10天

(血小板不能分裂增殖)

功  能

輸送O2及少量CO2

可通過微血管壁、

吞噬細菌、產生抗體

促進血液凝固

 

 


三、淋巴液:

 

1﹒血液中的血漿微血管滲出,流入組織間,稱為組織液

 

(所以細胞是「浸泡」在組織液中,血液和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,都透過組織液

 

問:有時皮膚破皮時只「流水」,沒「流血」,為什麼?

 

答:皮膚破皮時,若血管有破裂,則流,若血管沒有破裂,則只流組織液)

 

2﹒部分組織液滲入淋巴管,在淋巴管內流動,稱為淋巴液

 

3﹒淋巴液經淋巴管輸送,最後會送回那一種血管中? 答:靜脈

 

【說明】:

 

1﹒身體腹部、左胸部、左肩部與頭左邊的淋巴管,把淋巴液送到「左淋巴總管」,稱之為胸管。胸管最後在「左內頸靜脈」和「左鎖骨下靜脈」的交界處,將淋巴液送入靜脈。

 

2﹒身體右胸部、右手臂、頭部右邊的淋巴管,匯合成「右淋巴總管」,在「右內頸靜脈」和「右鎖骨下靜脈」的交界處,將淋巴液送入靜脈。

 

3﹒淋巴液在淋巴管內的流動,是靠身體肌肉運動時所產生的壓力而推動。淋巴管內有瓣膜,可使淋巴液向前流動而不至於逆流。

 

4﹒淋巴結可以過濾淋巴液。當淋巴液流經淋巴結時,其中的細菌會被淋巴結內的淋巴球吞噬。

 

【說明】:

 

(1). 淋巴球為白血球的一種。

 

(2). 手臂或腿部有細菌感染發炎時,常在腋下或鼠蹊有淋巴結腫脹的現象發生。

 

(3). 脾臟、扁桃腺、闌尾也屬於「淋巴器官」。

 

四、綜合歸納「血液的功能」:

 

(1). 攜帶O至細胞:紅血球擔任。

 

(2). 攜帶養分至細胞:血漿擔任。

 

(3). 攜帶細胞產生的CO至肺排出:血漿擔任。(75%由血漿, 25%由紅血球攜帶)

 

(4). 攜帶細胞產生的尿素、尿酸等含氮廢物至腎排出:血漿擔任。

 

(5). 防禦疾病:白血球擔任。

 

(6). 調節體溫:水分擔任。

 

(人體溫約37度,運動或生病,體內溫度會增加,血液便設法調節:流汗,使體溫不致增高。)

 

(7). 使血液凝固:血小版擔任。

 

五、有關白血球和抗體的深層探討(僅供參考)

 

1﹒白血球防禦疾病,有那二種方法?

 

答:(1). 吞食細菌:白血球可作變形蟲運動,由微血管擠出而至細菌處,將細菌吞噬,其反應較抗體為(細菌入侵後2~3天)。

 

註1:平日傷口所見的「膿」,便是戰亡的白血球和壞死的組織。

 

註2:生病驗血,計算白血球的數目,若超過10000個/mm3,表示有  細菌  入侵,要服用抗生素

 

(2). 產生抗體:反應較慢,約需二週以上。(抗體由白血球製造產生,釋出到血漿中,由血漿攜帶散佈全身。


2﹒抗體:1. 有關抗體的歷史回顧:醫學上發現,某些疾病,終生只得一次。

 

例如:痲疹、天花、水痘……。

 

2. 人體自然抵抗疾病的過程:(參見圖解)

 

(1). 細菌或病原體入侵體內,導致生病

 

(2). 白血球和細菌作戰(吞食細菌<快> 產生抗體<慢>),病好了,體內也有抗體了。

 

(3). 下次若有「同樣的」病原體再入侵

 

(4). 不會再患該種疾病。(即:對該種疾病有「免疫」能力)

 

 

 

3. 抗體的特性:

 

(1). 白血球產生,可對抗「外來物」。

 

(細菌、病毒、移植的器官、某些癌細胞)

 

(2). 專一性。(誰刺激白血球,所產生的抗體就抗誰,而且只抗它)

 

(3). 產生較慢。(約需二週以上)

 

(4). 存在血漿中的壽命有的長,有的短。

 

例:終生維持 :痲疹、水痘、天花、帶狀泡疹……。

 

數月或數年:霍亂、小兒痲痹……。

 

4. 抗體很有效,可是需2週以上的時間才能製造出來,有效的抵抗疾病。萬一入侵的細菌太厲害,還來不及產生抗體,人就「病死了」,如何是好?

 

答:打預防針事先預防該種厲害的疾病。

 

5. 為什麼「打預防針」可以「預防某種疾病」?請說明其中的道理。

 

答:打預防針又叫「疫苗接種」。注射「疫苗」,促使體內白血球產生抗體,以預防疾病。(參見圖解)

 

註(1). 所謂「疫苗」,就是:「處理過的死菌或減毒過的活菌」

 

例1:打「霍亂疫苗」,就是打「處理過的、死的霍亂菌」到體內。

 

例2:小兒痲痹疫苗:

 

(1) 沙賓疫苗(處理過的活病毒、口服)

 

(2) 沙克疫苗(處理過的死病毒、注射)

 

註(2). 預防針是用來預防疾病,不是用來治療疾病。

 

註(3). 打預防針不是立刻有效,必須2週以後才有預防效果。

 

註(4). 有的預防針終生有效(痲疹、天花),有的只能維持數年(霍亂、小兒痲痹)。

 

註(5).一種預防針只能預防種疾病。

 

註(6). 感冒或生病時,不能打預防針。為什麼?

 

答:怕白血球負荷不了(打預防針「相當於細菌入侵」)

 

註(7). 有無可能「打某種預防針,反而得到該種疾病」?

 

答: 有 可能。因為打預防針就是打入該種病原體,若疫苗製造不當,有可能使人得病。

 

(不過,這種情形機會非常小,因為預防針的製造過程非常嚴格,且都經過動物實驗。)

 

(有些人免疫系統有缺失,打預防針有危險)

 

3﹒輸血排斥問題:輸血時,若血型不合,會使紅血球凝集,阻塞微血管,導致窒息死亡。

 

4﹒器官移植的排斥現象:白血球產生抗體,對抗移入的器官,使之壞死。

 

註1:幸好發明「抗排斥藥物」(例:環孢靈),才使器官移植成為可能。

 

註2:為何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?且使用劑量需十分小心?

 

答:抗排斥藥物藉「抑制白血球產生抗體,以保住移植的器官」。若白血球完全被抑制,雖保住移植的器官,但是,身體就無法抵抗細菌、病原體的入侵,可能會因其他病菌的感染而死亡,所以,抗排斥藥物抑制白血球,要「恰好可以保住移植的器官,但又能抵抗細菌」的程度。

 

5﹒愛滋病:簡稱AIDS,為「愛滋病毒」破壞製造抗體的白血球,使病人失去抵抗細菌、各種病原體的能力,導致各種嚴重的後續感染而死亡,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根治此病。

 

註1:美國華裔科學家「何大一」發明「雞尾酒療法」,經證實有效,治療期間病人不會發病,但不能根治,病人需持續接受雞尾酒療法,以免發病。此項發現,為愛滋病患者帶來一絲希望。

 

註2:AIDS傳染途徑為「血液傳染」。

 

例如:1.輸血:血友病病人、手術病人

 

2.共用針頭 性行為(包括同性、異性)

 

3.穿耳洞

 

4.刺青、紋眉

 

5.洗牙…

 

註3:還好,不會經由「蚊子」傳染。至於「親吻」會傳染嗎?

 

答: 通常不會 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陳毅/王健宇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