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擴散作用 A、 細胞的門戶: B、接收與傳遞訊息:
(二)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: A、 可以利用擴散作用進出細胞的物質: (1) 小分子物質,例如:【氧氣】、【二氧化碳】、【葡萄糖】、【水分子】、【礦物質】(如:鈉離子)。 (2) 大分子物質,如【澱粉】、【蛋白質】、【肝糖】常需先被分解成較小的分子才能擴散進入細胞內。
B、 擴散作用進行的必要條件: (1) 有些物質只要細胞膜內外兩側有【濃度】上的差異,就能以【擴散作用】的方式, (2) 由於分子濃度【高】的一側彼此碰撞機率較高,分子【動能】大於濃度低的一側。 (3) 提高【溫度】、【攪拌】等可以提高分子動能的方式皆可加快擴散作用的進行。 (4) 有些物質則須透過【細胞膜】上的特殊構造才能以擴散方式進入或離開細胞。
A、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比較:
【註】:由於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為脂質,因此水分子不容易直接通過細胞膜而進出細胞,西元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格雷發現:細胞膜上有某種特殊的蛋白質,可行成類似通道的構造,讓水分子藉擴散作用進出細胞。 (三)滲透作用對動物細胞(如:紅血球)的影響: A、 水分子以【擴散】作用進出細胞膜的現象,稱為【滲透】作用。 B、 滲透作用對動物細胞(紅血球)的影響:
(四)滲透作用對植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影響: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五)擴散作用與滲透作用比較:
【比較】:細胞浸在不同溶液中,水分的滲透方向以「水分比例」作為判斷的依據。
|
( )1. 下列何者為控制物質進出植物細胞的重要構造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細胞膜為控制物質進出的重要構造,又稱為細胞的門戶。 ( )2. 將紅血球置於生理食鹽水中,紅血球不會脹破的原因為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生理食鹽水為等張溶液,將紅血球置於其中,因細胞質的濃度與生理食鹽水的濃度大約相等,因此細胞形狀保持不變,所以紅血球不會脹破。 【題組】如圖甲為正常的水蘊草葉細胞,請利用此圖來回答下列問題: ( )3. Ⅰ的構造名稱為何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甲圖為正常的水蘊草細胞,Ⅰ的構造為細胞質。 ( )4. 若將水蘊草葉細胞放於濃糖水中,則其形狀改變如圖乙,請問Ⅱ的構造名稱為何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濃糖水為高張溶液,細胞外的糖分濃度大於細胞內的糖分濃度,使得細胞萎縮,由於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,乙圖中的圖Ⅱ為細胞膜。 ( )5. 圖乙細胞發生什麼狀況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濃糖水為高張溶液,細胞外的糖分濃度大於細胞內的糖分濃度,使得細胞萎縮,由於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。 ( )6. 如欲將乙細胞恢復成甲細胞,可以如何處理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乙圖是由於細胞內的水分滲出所造成膜壁分離的現象,將細胞重新置於低張溶液中(低濃度糖水或是蒸餾水中),由於細胞外的糖份濃度較小,因此水分能滲透入細胞中,使細胞內的物質重新充水飽和,恢復成為原來甲圖的形狀。 ( )7. 小明的紅血球在不同濃度的蔗糖液中,浸泡半小時之後的結果如圖,依血球外形的變化。判斷蔗糖的濃度,由高而低排列,何者正確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高濃度的糖水會使細胞萎縮,低濃度的糖水會使細胞膨脹,紅血球可能脹破,因此細胞體積愈大的,代表溶液的濃度愈小,圖中:甲<丁<乙<丙。 ( )8. 甲、乙、丙是三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。將2%的蔗糖溶液置於用半透性膜做成的袋子中,綁緊後再分別置於甲、乙、丙三種蔗糖溶液中,一段時間後,觀察其情形如右圖。試推測甲、乙、丙溶液濃度的高低順序為何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線段長度愈長,代表擴散移動的量愈大, ( )9. 長頸漏斗底部圍有半透性膜,漏斗內盛滿水。將長頸漏斗放入盛有蔗糖溶液的燒杯中(如右圖)。若干時間後,長頸漏斗內的液面與原來液面比較,會出現下列何種情形?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長頸漏斗內相當於細胞,半透膜內盛水,漏斗外盛糖水,因此半透膜外為高張溶液,半透膜內為低張溶液,依擴散作用的原理,由高濃度移動至低濃度,則半透膜內的水會滲出,使長頸漏斗內的水位下降,
|
【題組】下圖為葉的下表皮細胞置於四種蔗糖溶腋中形狀的改變情形,請回答下列問題:
( )10. 四種溶液的濃度由大而小依序為何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由於葉的下表皮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不會脹破,依圖所見,甲圖細胞最飽滿,代表甲圖外的溶液濃度最小,為低張溶液;丁圖的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,表示丁圖的溶液濃度最大,所以細胞內的水分滲出,依序,溶液的濃度大小,丁>丙>乙>甲。 ( )11. 下表皮在何種溶液中,最接近原來的正常形狀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最接近正常形狀的溶液是等張溶液,細胞內外濃度接近,細胞維持原狀,因此乙圖最合適。 ( )12. 下表皮細胞因為具有何種構造,使細胞不致有脹破之危險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由於葉的下表皮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不會脹破。 ( )13. 何種溶液可能是蒸餾水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蒸餾水為低張溶液,細胞置於其中會有膨脹的現象,這是由於細胞外的水分進入細胞內,因此只有甲圖是膨脹,所以甲圖可能為蒸餾水。 【題組】右圖為物質擴散進出細胞之簡圖,試回答下列問題: ( )14. 擴散作用需要耗費能量嗎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擴散作用為正常的物質移動現象,不會消耗能量。 ( )15. (A) 蛋白質; (B) 葡萄糖; (C) 二氧化碳; (D) 氧;(E)水;(F)蔗糖;則可代表中甲物質的有: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甲圖代表可以自由進出細胞內外,因此為一般的小分子,包含氣體分子(氧氣、二氧化碳)及水分子,皆可利用擴散移動物質。 ( )16. 植物根部細胞在土壤中吸取大量水分,可是因具有圖中的哪一種構造,所以不致因吸水過度膨脹而破裂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植物細胞吸收水分及外界物質,幸虧有細胞膜的阻擋,才使得細胞能吸收適量的物質,並且避免細胞內的物質流失。 ( )17. 下列何者無法藉由簡單的擴散作用,使物質進出細胞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一般的氣體及水分子能藉由擴散作用進出細胞,但是葡萄糖、胺基酸、脂肪酸等物質,必須藉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,才能進出細胞。 ( )18. 有關擴散作用的敘述,下列何者錯誤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擴散作用為自然的物理現象,由高濃度物質直接移動至低濃度物質,不需消耗能量,不需藉助外力,若有外力協助,可以使擴散作用更迅速。 【題組】有些物質可藉擴散作用進出細胞,有些物質則需藉細胞膜上的特殊構造協助,才能順利進出細胞,試回答下列問題: ( )19. (甲)氧氣;(乙)蛋白質;(丙)葡萄糖;(丁)二氧化碳;(戊)胺基酸。上述哪些物質需要靠細胞膜上的特殊構造才能通過細胞膜?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葡萄糖、胺基酸、脂肪酸不能直接進出細胞,必需藉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,才能進出細胞。 ( )20. 有關細胞膜上特殊構造的作用,下列敘述何者錯誤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二氧化碳進出細胞是直接經由簡單的擴散作用,將氣體直接由高濃度運送至低濃度,不需經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。 ( )21. 有關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,何者正確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氧氣和二氧化碳可以直接自由地進出細胞,水份可以藉由擴散作用或者細胞膜上的特殊白質進出細胞,葡萄糖必須藉助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才能進出細胞。 ( )22. 下列何者與簡單的擴散作用無關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簡單的擴散作用指氣體的擴散或是水分子的滲透,因此 ( )23. 有關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個圖,均表示物質進出細胞情形,試選出擴散進行方向正確者: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物質移動的方向遵守擴散作用的原則,都是由高濃度移動到低濃度, ( )24. 右圖為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圖形。請問下列哪一組物質,皆需藉由細胞膜上特殊構造的幫忙進入細胞?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葡萄糖、胺基酸、礦物質等小分子進出細胞,需藉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,才能進出細胞,且依然遵守擴散作用的原則,濃度移動到低濃度。 【題組】水是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分子。水分子會經由擴散方式通過細胞膜,這樣的現象稱為擴散。當細胞置於不同濃度的溶液時,由於細胞內外的水分子濃度不同,水分子便經由滲透的方式進出細胞,造成細胞形狀改變。 ( )25. 下列與滲透作用有關的敘述有那些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(甲)水分進出細胞的擴散作用,稱為滲透作用。 ( )26. 航行在海面上的船員因為飲水不足,有些人直接飲用海水,可能會發生下列何種結果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海水為高張溶液,引用海水會使得細胞內的水分滲出,使得細胞缺水萎縮,反而會愈喝愈渴,完全無法解渴。 ( )27. 軒華將雞血與菠菜一起丟入蒸餾水中,經一段時間後,軒華用顯微鏡觀察血球細胞與菠菜細胞,下列何者可能是她所見到的現象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雞血為動物細胞,波菜葉為植物細胞,將兩者都投入蒸餾水(低張溶液)中,水分會進入細胞中,紅血球會脹破,波菜葉會充水膨脹,但是因為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不會撐破。 ( )28. 若有某種化學藥品會導致細胞膜溶解,則將小麥草植物浸泡於此化學藥品後,最後可能發生何種情形?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某化學物質能溶解細胞膜,則細胞膜的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破壞消失,細胞膜內的各項物質將無法保留在細胞內,最後細胞質流失,細胞逐漸死亡。 ( )29. 將胡蘿蔔的細胞浸在清水中,會發生下列哪一種現象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胡蘿蔔為植物細胞,浸泡於清水中,相當於置於低張溶液中,因此水分會進入細胞中,由於有細胞壁的支撐,因此細胞會膨脹,但是不會破裂。 ( )30. 有關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,下列何者錯誤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氣體可以直接藉由擴散作用,進出細胞;胺基酸、葡萄糖只能藉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才能進出細胞,無法藉由擴散作用進出細胞。 ( )31. 霖華將一個細胞放在3%的食鹽水(氯化鈉水溶液)中,發現細胞膨脹,放在5%的食鹽水中,發現細胞萎縮,則此細胞內的食鹽水濃度可能為下列何者? 【解答】:【B】 【解析】:細胞置於3 %的溶液中,發現細胞膨漲,表示水分進入細胞,因此溶液為低張溶液,細胞內的濃度>細胞外的濃度。 ( )32. 湘琳在枯水期,引進海水灌溉,結果發現被灌溉的植物會發生下列何種現象? 【解答】:【A】 【解析】:以海水灌溉植物,由於海水為高張溶液,因此細胞內會發生水分滲出,細胞萎縮的現象,因此會導致植物枯萎死亡。 ( )33. 霜華將小黃瓜切成邊長1公分的小塊切片,並分別以下列方式處理,靜置1小時後,那一種處理方式的小黃瓜有嚴重脫水的現象? 【解答】:【D】 【解析】:小黃瓜脫水,表示細胞內的水分滲出細胞外,將小黃瓜置於高張溶液中,能達到細胞內水分滲出的效果。 ( )34. 小玉搭乘類似葡萄糖的迷你探險船,要進入細胞中探險。則她將如何通過細胞膜? 【解答】:【C】 【解析】:葡萄糖進入細胞,必須藉由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才能進入細胞中。 |
1. 水分子以擴散作用進出細胞膜的現象,稱為【[滲透】作用。 2. 葡萄糖、脂肪酸等小分子需要透過細胞膜上的特殊【蛋白質】構造才能進出細胞,二氧化碳和氧氣則可直接藉由【擴散】作用進出細胞。 3. 將紅血球細胞與植物細胞放入水中,發現紅血球會破裂,但是植物細胞卻不會破裂,這是由於植物細胞多了【細胞壁】的構造所致。 4. 植物的根部在土壤裡吸取大量的水分,這是利用【滲透】作用。 5. 在枯水期引進海水灌溉,會導致植物【枯萎】,這是由於根部細胞內的鹽分濃度【小於】海水的食鹽濃度,因此使得水分【離開】細胞(進入或離開)。 6. 蜜餞醃製得以長期保存,是利用大量的糖分,使得蜜餞細胞內的水分【減少】(增加或減少)。 7. (甲)濃食鹽水 (乙)生理食鹽水 (丙)蒸餾水,比較三種溶液的差別,請回答下列各題: (1) 甲溶液會使動物細胞【萎縮】,乙溶液會使動物細胞【保持不變】,丙溶液會使動物細胞【脹破】。 (2) 甲溶液會使植物細胞【膜壁分離】,乙溶液會使植物細胞【保持不變】,丙溶液會使植物細胞【膨脹】。 (3) 欲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膜,可將植物細胞置於【甲】溶液中。 (4) 海帶又稱為昆布,賣昆布的人將它浸在淡水中,會發現昆布有【膨脹】的現象。 (5) 已知人體細胞的食鹽水濃度為0.9%,醫院用的生理食鹽水也是這個濃度,今將一隻死青蛙放入醫院的生理食鹽水中,結果發現死青蛙膨脹了,由此可知青蛙細胞的食鹽水濃度【小於】0.9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