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動物攝取食物如醣類、蛋白質或脂質進入體內,酵素將食物分解變成葡萄糖、胺基酸或脂防酸,這些養分才能被細胞吸收利用,不能被分解利用的食物渣滓則排出體外。將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養分並吸收利用的過程,稱為消化作用。
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具有專司消化作用的系統,人類的消化系統可分為下列兩大部份:
消化腺: |
包括唾腺、胃腺、腸腺、肝臟和胰臟。這些消化腺可分泌不同的消化液,大部分的消化液中含有不同的消化酵素,這些酵素可促進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。 |
消化管: |
消化管從口到肛門,依序有下列重要部位: 口腔→咽、食道→胃→小腸→大腸→肛門﹝圖 3-5﹞。 其生理功能如下: |
口腔: |
牙齒可咀嚼與咬碎食物,唾腺分泌唾液,舌把食物與唾腺混和 ,使食物容易下嚥。唾液中的酵素可分解澱粉﹝活動 3-2﹞。 |
咽、食道: |
咽可調控食物進入食道。食道呈管狀,使食物從口腔向下輸送到胃。 |
胃: |
胃成囊狀,體積大,它可容納較多的食物,食物在此部份停留的時間比較久。胃壁內有胃腺,胃腺分泌的胃液呈強酸性,有助於胃液中的酵素分解蛋白質的作用。食物在胃中消化成粥狀,並藉胃的蠕動而進入小腸。 |
小腸: |
是分解食物與吸收養分的主要部位。小腸中的食物也藉蠕動推動﹝圖 3-6﹞。小腸壁的腸腺分泌腸液送入小腸內,胰臟分泌胰液和肝臟分泌膽汁,這些消化亦都藉導管送入小腸內,可使小腸內粥狀食物變成乳狀,食物分解成為葡萄糖、胺基酸和脂肪酸等養分,而利於小腸的吸收。小腸細小成盤曲狀,可延長食物分解及吸收養分的時間;小腸內壁有絨毛,可增加吸收養分的表面積,提高吸收養分的效率﹝圖 3-7 ﹞。小腸吸收大部分的水和養分,然後藉蠕動將食物渣滓及未吸收的水分推入大腸。 |
大腸及肛門: |
大腸比小腸粗短,可吸收水分。在大腸中,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渣滓﹝如纖維素等﹞和水混合成糞便,經由肛門排出。 |
圖 3-6 胃的蠕動,藉此運動可以推動內容物
<-- 表示胃內食物前進的方向
圖 3-7 小腸內表面的放大圖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