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 )1. 立倫用複式顯微鏡作觀察,用4倍物鏡看見的影像如右圖所示。若換成10倍物鏡觀察,則最可能會看到下列哪一個影像?
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複式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果和原物上下相反,左右顛倒。 但是將4倍轉成10倍時,4倍為低倍,10倍為高倍,低倍換成高倍,影像變大,形狀不變,所以為(C)。
( )2. 右圖,為芳嬋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,視野中所見的景象。芳嬋想將蜜蜂移至視野中央,應將蜜蜂往哪個方向移動?
(A) 右上 (B) 右下 (C) 左上 (D) 左下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視野中所見到的蜜蜂在左下方,實際上在右下方,因此欲移到中間位置,須向左下方移動。
( )3. 伊晴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葉下表皮,右圖為視野中所見的細胞。伊晴想將箭頭所指的細胞,移至視野中央,應將玻片往哪一方向移動?
(A) 右上 (B) 右下 (C) 左上 (D) 左下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在複式顯微鏡中,所見到的影像為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; 如圖中的箭頭在視野中的左下方,實際上是在標本的右上方,欲將箭頭處一到中央,需將標本向左下方移動。
( )4. 以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時,發現顯微鏡中視野過暗,可調節右圖哪一個構造以獲得適當的光線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圖中,甲為目鏡,乙為旋轉盤,丙為光圈,丁為粗調節輪。 視野過暗是因為光圈過小,所以加大光圈即可。
( )5. 有下列四組不同倍數的顯微鏡:
(甲)10×5 (乙) 10×20 (丙) 10×30 (丁) 10×40, 試問由哪一組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同種細胞數目最多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甲的放大倍率=10×5=50倍; 乙的放大倍率=10×20=200倍 丙的放大倍率=10×30=300倍; 丁的放大倍率=10×40=400倍
( )6. 於玻片上以奇異筆寫上qd兩字,分別用解剖顯微鏡和複式顯微鏡觀察,試問兩者所觀察到的影像為何?
(A) 前者為pb,後者為qd (B) 前者為qd,後者為pb (C) 兩者皆為pb (D) 兩者皆為qd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複式顯微鏡中,所見到的影像為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;(將物體旋轉180度即可) 而解剖顯微鏡所見到的影像和相同, 因此qd在複式顯微鏡中所見為pb;解剖顯微鏡所見到的為qd。
( )7. 用目鏡10倍,物鏡40倍的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小生物,視野所見如右圖,為使矽藻出現在視野範圍中,下列哪一步驟最不恰當?
(A) 將目鏡換為5倍 (B) 將物鏡換為10倍 (C) 將物鏡換為60倍 (D) 將載玻片往左下方移動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用目鏡10倍,物鏡40倍的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小生物,視野所見如右圖超出視野,因此欲使小生物回到中央,需用低倍鏡,若使用高倍鏡會超出偏離更多。
( )8. 欣華不滿意在複式顯微鏡下看到如右圖(一)的影像,如果她要看到如圖(二)的影像,應進行下列哪一項操作?
(A) 調整反光鏡 (B) 調節細調節輪 (C) 更換高倍接物鏡 (D) 放大光圈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圖(一)的缺點為影像不清晰,因此欲將影像調整清晰,只需調整細調節輪,至清晰可見。
( )9. 下列實驗活動,何者最適合使用解剖顯微鏡?
(A) 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(B) 觀察豌豆豆莢內種子的數目 (C) 觀察花粉粒的外形 (D) 觀察蕨葉下表面的孢子囊堆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解剖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較低,適合觀察標本較大的物體,如:蕨類植物的孢子囊堆、花朵子房內的胚珠、昆蟲的外部構造(如觸角、複眼、味毛)。 觀察水中的微小生物(如:草履蟲、變形蟲、眼蟲),需使用複式顯微鏡。 觀察豆莢內的種子,直接以肉眼即可;花粉粒需以複式顯微鏡觀察。
( )10. 甲、乙二人以同一型式之複式顯微鏡觀察同一種細胞,使用之倍率為: 甲=10×10;乙=10×40,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 甲看到的細胞數目較多 (B) 乙的視野較為寬廣 (C) 甲看到的細胞較大 (D) 無論甲或乙,若將玻片向左移動,視野中之細胞亦向左移動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甲的倍數為10×10=100倍;乙的倍數=10×40=400倍;甲為低倍,乙為高倍。
甲所見到的細胞大小較小,細胞數目較多,視野較亮;
乙所見到的細胞大小較大,細胞數目較少,視野較暗。
( )11. 桐安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,根據右圖,下列何者正確?
(A) 欲調節視野中的光線,可調整b及e (B) 用甲物鏡觀察玻片標本時,若亮度適當但影像不清晰時,應轉動b (C) 若亮度不變,乙物鏡換成甲物鏡時,視野會變亮 (D) 在顯微鏡下觀察頭髮,若將玻片標本向左移動,則看到的頭髮向右移動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如圖a為目鏡,b為粗調節輪,c為細調節輪,d為光圈,e為反光 鏡。 調節視野中的光線,可調整d及e;若亮度適當但影像不清晰時,應轉動細調節輪c即可; 若亮度不變,乙物鏡(10X)換成甲物鏡(40X)時,低倍換成高倍,會使視野變暗。
( )12. 右圖是某臺顯微鏡四個不同的鏡頭,各組分別正在焦點上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 放大倍數為:丁>丙>乙>甲 (B) 視野下光線強度為:甲>乙>丙>丁 (C) 視野下細胞的大小為:甲>乙>丙>丁 (D) 視野下的細胞數目為:甲>乙>丙>丁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如圖,甲乙丙丁為物鏡,甲較長,甲為高倍鏡,丁較短,丁為低倍鏡。 高倍時視野較暗,所見到的範圍較小,細胞較大,因此觀察數目較少。 放大倍數為:甲>乙>丙>丁;視野下光線強度為:丁>丙>乙>甲; 視野下細胞的大小為:甲>乙>丙>丁;視野下的細胞數目為:丁>丙>乙>甲。
( )13. 有關複式顯微鏡使用的敘述,下列何者正確?
(A) 視野亮度太強時,應旋轉調節輪及光圈以利觀察 (B) 由低倍轉為高倍觀察時,應以手緊握高倍物鏡並將它移至對準載物臺中央圓孔 (C) 進行眼蟲的顯微鏡觀察時,若眼蟲影像位於視野右下方,則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,才能使眼蟲影像置於視野中央 (D) 使用10倍目鏡及60倍物鏡進行觀察時,只能轉動細調節輪以找出清晰影像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視野亮度太強時,應旋反光鏡及光圈以利觀察; 由低倍轉為高倍觀察時,應以手轉動旋轉盤,並將它移至對準載物臺中央圓孔。 進行眼蟲的顯微鏡觀察時,若眼蟲影像位於視野右下方,實際上是在玻片的左上方,則應將玻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,才能使眼蟲影像置於視野中央。 觀察高倍鏡時,只需轉動細調節輪以找出清晰影像。
( )14. 在複式顯微鏡低倍鏡下,看到右圖的影像,如果想再用高倍鏡看到清晰的a細胞,下列三個步驟,其操作順序何者正確?
(甲)轉動旋轉盤,使物鏡由低倍鏡轉為高倍鏡 (乙)轉動細調節輪 (丙)移動玻片使a細胞位於視野中央
(A) 甲乙丙 (B) 甲丙乙 (C) 丙甲乙 (D) 乙甲丙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如圖,影像偏視野的右上方,實際上標本靠近玻片的左下方,因此低倍鏡轉高倍鏡,需先將(丙)細胞移至視野中央,(甲)再轉動旋轉盤,使鏡頭換成高倍鏡,再(乙)調整細調整輪,使影像清晰。
( )15. 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草履蟲,應如何操作?
(A) 先用高倍物鏡觀察 (B) 練習睜右眼、閉上左眼觀察 (C) 調大光圈,光線愈亮愈好 (D) 視野下,蟲游向右上方,玻片向右上方移動追蹤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草履蟲,先用低倍物鏡觀察,再調至高倍鏡。 觀察時需兩眼同時張開,以右手寫字的人,直接以左眼觀察顯微鏡影像,右眼觀察紀錄。 在適當的光線環境,太亮或是太暗都不好。 視野下,蟲游向右上方,實際上是往左下方移動,因此須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追蹤,才不會脫離視野。
( )16. 以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時,下列敘述何者錯誤?
(A) 以滴管吸取池水,滴一、二滴於載玻片的中央 (B) 蓋玻片以45ﹾ 角慢慢蓋於水滴上,並避免產生氣泡 (C) 因為水中生物極微小,可直接以高倍鏡觀察 (D) 鏡頭不小心沾上水時,必須以拭鏡紙擦拭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觀察水中的小生物,宜先使用低倍鏡尋找觀察目標,再使用高倍鏡將影像放大。
( )17. 赫俊操作複式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,正確的操作順序為何?
(甲) 使用10X物鏡觀察; (乙) 使用60X物鏡觀察; (丙) 用牙籤鈍端刮取口腔皮膜細胞; (丁) 在載玻片上滴亞甲藍液。
(A) 丁丙甲乙 (B) 丁丙乙甲 (C) 丙甲丁乙 (D) 丙丁甲乙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口腔皮膜細胞的標本製作及操作次序:
(丁)先在載玻片上滴碘液或是亞甲藍液;
(丙)用牙籤的鈍端刮取口腔皮膜細膜;(甲)觀察時,先使用低倍物鏡觀察;(乙)再使用高倍鏡觀察。
( )18. 使用複式顯微鏡時,下列哪一種是錯誤的?
(A) 光線不足時,可以調整光圈的大小 (B) 轉動旋轉盤時,不可讓鏡片碰到玻片 (C) 使用高倍物鏡時,想看清楚標本,只須轉動粗調節輪調整焦距 (D) 蓋玻片以 45°角慢慢蓋於標本上,較能避免氣泡產生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(A) 光線不足時,可以調整光圈的大小或是反光鏡使用凹面鏡。
(B) 轉動旋轉盤時,不可讓鏡片碰到玻片,避免鏡頭壓壞玻片標本,或是鏡頭受到污損。
(C) 使用高倍物鏡時,想看清楚標本,只須轉動細調節輪調整焦距。
(D) 蓋玻片以45°角慢慢蓋於標本上,較能避免氣泡產生,若有氣泡產生,以筆尖輕壓,將氣泡擠出即可。
( )19. 小靜用顯微鏡觀察以亞甲藍液染色後的口腔皮膜細胞,關於此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?
(A) 需使用複式顯微鏡進行觀察 (B) 被染色的部位主要為細胞膜 (C) 其構造與植物表皮細胞相同 (D) 可觀察到呈半月形的保衛細胞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以亞甲藍液染色後的口腔皮膜細胞,可以使細胞核成深藍色,特別明顯。 口腔皮膜細胞和植物下表皮細胞不同,口腔皮膜細胞缺少細胞壁,並且排列較輸鬆。 植物下表皮細胞附近較容易觀察到控制氣孔的保衛細胞。
( )20. 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時,下列操作何者錯誤?
(A) 先滴亞甲藍液於載玻片上,再將細胞置於亞甲藍液中 (B) 加上蓋玻片時動作愈快愈好,以減少氣泡 (C) 放置玻片標本時,標本應對準鏡臺圓孔 (D) 以光圈及反光鏡調節至適宜的亮度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蓋玻片以45°角慢慢地蓋於標本上,較能避免氣泡產生,若有氣泡產生,以筆尖輕壓,將氣泡擠出即可。
( )21. 小英利用顯微鏡觀察甲、乙兩種細胞的構造,甲為口腔皮膜細胞,乙為榕樹葉的下表皮細胞。根據觀察結果,判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?
(A) 甲細胞和乙細胞都是扁平形狀 (B) 甲細胞無葉綠體,乙細胞具有葉綠體 (C) 用亞甲藍液染色後,兩者都可看到細胞核 (D) 由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時,同一視野內甲或乙細胞的數目都變少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甲為口腔皮膜細胞,乙為榕樹葉的下表皮細胞,兩者皆為扁平不規則狀。 兩種細胞皆沒有葉綠體,以亞甲藍液染色,都可以使細胞核的顏色呈深藍色,更加明顯,容易觀察。 由低倍鏡轉呈高倍鏡,則細胞變大,在視野內所能見到的數目都將減少。
( )22. 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,視野中所見的蜜蜂標本影像位在右下角。試想若要將蜜蜂標本移至視野中央,則應將蜜蜂標本往哪一方向移動?
(A)右上方 (B)右下方 (C)左上方 (D)左下方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,視野中所見的蜜蜂標本影像位在右下角,實際上所見與影像相同,因此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,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。
( )23. 慶賢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如圖,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發現甲正往右下方跑出去,此時載玻片應向哪裡移動才可看見甲?
(A) 右上方 (B) 左上方 (C) 右下方 (D) 左下方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發現甲正往右下方跑出去,實際上是往左上方跑出是野外,因此將玻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。
|
目鏡
|
物鏡
|
甲
|
10X
|
10X
|
乙
|
15X
|
10X
|
丙
|
10X
|
4X
|
丁
|
15X
|
40X
|
( )24. 有四架顯微鏡如右表,哪一架最需要使用凹面鏡與細調節輪?
(A) 甲ˉ(B) 乙ˉ(C) 丙ˉ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使用高倍鏡觀察時,需使用細調節輪,因此丁的倍數最高,丁需使用凹面鏡與細調節輪。
( )25. 承上題,哪一架顯微鏡觀察水中小生物,小生物最不容易跑出視野外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如表格所列,丙的放大倍率最小。 倍數最小的顯微鏡,放大的倍數少,目標物較小,因此所能見到到的視野範圍較大,小生物最不容易跑出是野外。
【題組】利用不同種的顯微鏡觀察右圖標本時,可看到不同結果,試回答下列問題:
( )26. 使用下圖的顯微鏡觀察此標本時,所看到的影像最接近下列何者?(大小不計)
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如圖,雙筒的顯微鏡為解剖顯微鏡,呈現的影像為和原物(標本)相同的正立放大影像。 因此選擇和原圖相同的選項即為標準答案。
【題組】若將此標本置於下圖的顯微鏡下觀察時,請回答下列問題:
( )27. 所見到的影像最接近下列何者?(大小不計)
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如圖,單筒的顯微鏡為複式顯微鏡,所觀察到的影像為上下顛倒,左有相反,因此將原圖轉180度,所觀察到的圖形即為正確答案。
( )28. 阿文利用此顯微鏡觀察池塘水,看到一隻草履蟲往左上方游走,為了讓草履蟲回到視野中央,此時他應將玻片往
(A)右下 (B)右上(C)左下 (D)左上 方移動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以複式顯微鏡觀察,所觀察到的圖形為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,因此所見到的草履蟲往左上方游走,實際上是向右下方游走,因此須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即可。
( )29. (甲)轉動細調節輪 (乙)轉動旋轉盤換高倍物鏡 (丙)將草履蟲移至視野中央。阿文想換高倍鏡繼續觀察,請你幫他排列正確操作順序
(A)甲丙乙 (B)乙丙甲 (C)丙乙甲 (D)丙甲乙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使用複式顯微鏡,欲將低倍鏡換為高倍鏡,正確操作為:
(1) 先將觀察物體移至視野的中央。
(2) 調整旋轉盤,轉成高倍物鏡。
(3) 調整細調節輪,使影像清晰呈現。
( )30. 物鏡由低倍換到高倍後,會發現
(A)視野變暗,小生物數量變多 (B)視野變暗,小生物數量變少 (C)視野變亮,小生物數量變多 (D)視野變亮,小生物數量變少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將複式顯微鏡由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時,進入鏡頭的光線會變少,因此視野會變暗,所見到的小生物會變大,因此數目會變少。
( )31. 若以複式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,若發現視野中的光線恰巧上半部是亮的而視野下半部是暗的,試問是哪一個構造沒有調整好,以致整個視野無法獲得適當的光線?
(A) 旋轉盤 (B) 物鏡 (C) 反光鏡 (D) 調節輪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視野中的光線恰巧上半部是亮的而視野下半部是暗的,表示是反光鏡的角度沒調整好,使得光線反射後無法照射全部的視野範圍。
【題組】柯南觀察同一個玻片標本四次,但每次只調整物鏡倍率,其他皆未變動,結果如圖:
( )32. 請問視野亮度最亮的是哪一個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如圖,細胞最小的是甲,其次是丁、丙、乙。 放大倍率為甲<丁<丙<乙。 倍數最小的會最亮,所以甲倍數最小,甲的視野最亮。
( )33. 請問所用的物鏡最長的是哪一個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丁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物鏡最長的是倍數最高的,所以乙的倍數最高,乙的物鏡會最長。
( )34. 若玻片標本改觀察變形蟲此種會游動的小生物;若一開始將變形蟲放在視野中央;請問在哪一個情形下,變形蟲最不容易游出顯微鏡的視野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倍數最小的顯微鏡,所見到的物體移動最慢,因此最不容易超出觀察的範圍。 甲的倍數最小,甲的移動最慢,最不容易超出。
( )35. 請問哪一個放大倍率最小?
(A) 甲 (B) 乙 (C) 丙 (D) 丁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甲的細胞最小,所見到的數目最多,因此甲的倍率最小。
( )36. 下列有關使用複式顯微鏡的敘述,何者正確?
(A) 欲在高倍鏡下調整焦距,應使用粗調節輪 (B) 在弱光處,應使用凸面反光鏡來採光 (C) 通常物鏡較短者為低倍鏡 (D) 應閉右眼,用左眼觀察目鏡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顯微鏡下進行高倍鏡觀察時,若影像不清晰,欲調整焦距,應直接使用細調節輪。 由於凹面鏡能幫助聚光,因此當光線不足時,應使用凹面反光鏡來會聚光線,以增加亮度。 物鏡的構造,較短的是低倍鏡,較長的是高倍鏡,目鏡則剛好相反。 顯微鏡的觀察,應睜開兩眼,用左眼觀察目鏡,以右眼觀察繪圖結果。
( )37. 使用複式顯微鏡時,若目標物向左上方離開視野,應將玻片移向何方才能找到目標物?
(A) 右上方 (B) 右下方 (C) 左上方 (D) 左下方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複式顯微鏡成像,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,所以物體實際上在右上,看起來卻在左下。
因此目標物向左上方離開視野,實際上在相反的方向,是往右下方移開,因此須將玻片標本往左上方移動,才能將目標物移進視野中。
( )38. 有關複式顯微鏡的敘述,何者正確?
(A) 放大光圈,視野變暗 (B) 玻片標本向前移動時,影像也向前方移動 (C) 縮小光圈,視野範圍變小 (D) 改用低倍物鏡,視野範圍變大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(A) 放大光圈,使更多的光線進入,視野會變亮。
(B) 複式顯微鏡成像,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,因此玻片標本向前移動時,影像會向後方移動。
(C) 縮小光圈,使得進入的光線減少,因此視野變暗,但是所能觀察的範圍不變。
(D) 改用低倍物鏡,所見到的目標物體較小,因此所能觀察的視野範圍會變大。
( )39. 觀察口腔皮膜細胞的正確操作順序為何?
(甲) 使用低倍物鏡觀察; (乙) 使用高倍鏡觀察; (丙) 用牙籤刮取口腔皮膜細膜與玻片上的碘液混合; (丁) 在載玻片上滴碘液:
(A) 乙丁丙甲 (B) 丁丙甲乙 (C) 丙甲乙丁 (D) 乙丙丁甲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口腔皮膜細胞的標本製作及操作次序:
(丁)先在載玻片上滴碘液;(丙)用牙籤刮取口腔皮膜細膜與玻片上的碘液;(甲)觀察時,先使用低倍物鏡觀察;(乙)再使用高倍鏡觀察。
【題組】右圖為顯微鏡構造圖,請依圖回答下列問題:
( )40. 若視野過暗,可調節圖中哪一構造?
(A) 甲 (B) 庚 (C) 丙 (D) 己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視野過暗,需加大光圈(己)及反光鏡使用凹面鏡。
( )41. 放大倍率有關的構造是:
(A) 辛庚 (B) 甲乙 (C) 丁己 (D) 甲丁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物鏡(丁)和目鏡(甲)和放大倍率有關。 放大倍率=物鏡倍率X目鏡倍率。
( )42. 當觀察時發現視野亮度不足該調哪一個構造?
(A) 丁 (B) 己 (C) 庚 (D) 辛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視野的亮度不足,需加大光圈,所以須調整 (己)。
( )43. 當更換為高倍物鏡觀察時若影像不太清晰應調整哪一個構造?
(A) 丙 (B) 己 (C) 庚 (D) 辛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影像不清晰,直接調整細調節輪,所以直接調整 (庚)。
( )44. 此架顯微鏡有4x、10x、40x三種物鏡試問哪一個物鏡看到的視野範圍會最小?
(A) 一樣小 (B) 4x (C) 10x (D) 40x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放大倍率愈大,所見到的細胞愈大,因此放大的視野範圍愈小。 最高倍的是 (D)40X。
( )45. 顯微鏡的鏡頭因使用時髒污,應使用下列何種物品清潔?
(A) 拭鏡紙 (B) 衛生紙 (C) 面紙 (D) 眼鏡布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顯微鏡的鏡頭不乾淨時,需以拭鏡紙輕輕擦拭。
( )46. 有關複式顯微鏡的使用下列何者錯誤?
(A) 使用時先用低倍物鏡再使用高倍物鏡 (B) pb觀察後影像會變為qd (C) 觀察時必須兩眼同時睜開但一眼觀察 (D) 換高倍物鏡觀察時因鏡頭較長所以要先 將鏡筒上升再轉旋轉盤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使用高倍鏡前,需先使用低倍鏡尋找觀察目標。 複式顯微鏡的成像為上下顛倒,左右相反,因此pb在顯微鏡中見到為qd。 若正確使用,高倍的物鏡不會撞擊到玻片標本。
( )47. 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時,若光圈和反光鏡不動,高倍物鏡下的視野與低倍物鏡下的視野有何差異?
(A) 範圍較大,亮度較亮 (B) 範圍較大,亮度較暗 (C) 範圍較小,亮度較亮 (D) 範圍較小,亮度較暗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高倍鏡的視野較小,見到的範圍小,進入顯微鏡的光線少,視野亮度較暗。
【題組】阿強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池水在視野中看到如下圖的影像,請回答下列各題:
( )48. 戊為草履蟲若想將它移到視野中央應如何調整
(A) 往左下角移動 (B) 往右上角移動 (C) 往左上角移動 (D) 往右下角移動。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戊為草履蟲,在視野中的左下方,實際上在玻片標本的右上方, 因此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,才能正確地將標本移至視野的中央。
( )49. 製作玻片標本時若想減少乙的產生應如何處理?
(A) 蓋玻片呈45 度角蓋下 (B) 玻片標本做好加熱烤過 (C) 用原子筆輕敲載玻片 (D) 用吸水指吸出氣泡。
【答案】:【C】
【解析】: 乙為氣泡,欲減少氣泡的發生,將標本以原子筆輕按,將氣泡壓出。
( )50. 使用高倍物鏡觀察玻片標本時,亮度適合但是不清晰,應該調整什麼構造?
(A) 光圈 (B) 粗調節輪 (C) 玻片標本 (D) 細調節輪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使用高倍鏡,若視野的亮度適合,但是影像不清晰時,直接調整細調節輪,至清晰的影像即可。
【題組】附圖為一顯微鏡示意圖,試回答下列問題:
( )51. 以此架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,若更換為高倍鏡後發現影像變得模糊,則應調整圖中哪一構造以獲得清晰的影像?
(A)乙 (B)庚 (C)辛 (D)壬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顯微鏡觀察時,將低倍鏡更換為高倍鏡後,發現影像變得模糊時,直接調整細調節輪(庚)置呈現清晰的影像即可。
( )52. 下列構造代號和功能配對,哪一項正確?
(A) 甲、乙:調整放大倍率 (B) 丙、戊:拿取顯微鏡 (C) 庚、丁:調節焦距 (D) 己、癸:調節光線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調整放大倍率:目鏡(甲)及物鏡(丁)。 拿取顯微鏡:一手托住鏡座(壬),一手握住鏡臂(戊)。 調節焦距:粗調節輪(辛)、細調節輪(庚)。 調節光線:光圈(己)及反光鏡。
( )53. 於載玻片上寫字後,置於複式顯微鏡下觀察,使用4X的物鏡時,所見影像如右圖,則原載玻片上所寫之字應為何?(只考慮方向,不考慮實際放大倍率)
(A) (B) (C) (D) 。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顯微鏡成像,上下顛倒左右相反,因此影像旋轉180度,視野如圖時,原物應為(D)。
( )54. 視野下看到如圖的影像時,載玻片往何方向移動才能使影像到視野中央?
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 在複式顯微鏡下,物與像上下顛倒、左右相反,因此視野中的F轉180度,即為原物標本
( )55. 在玻片上畫三條線(如下圖),請問複式顯微鏡下影像為何?
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D】
【解析】: 複式顯微鏡所呈現的影像為上下顛倒、左右相反;所以將原物轉180度,所見到的影像,即為顯微鏡中所見到的答案。
( )56. 承上題,如果是解剖顯微鏡下,影像為何? (A) (B) (C) (D)
【答案】:【A】
【解析】:解剖顯微鏡下所見到的影像和原物相同,因此為(A)。
( )57. 以複式顯微鏡觀察,發現如圖的水中生物:
(甲)輪蟲 (丙)新月藻 (丁)水綿 (戊)草履蟲 (己)線蟲 (庚)眼蟲;(乙)是氣泡;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 單細胞生物有:丙、戊、己、庚 (B) 多細胞生物有:甲、丁、己 (C) 具有葉綠體的生物有:丙、戊、丁、庚 (D) 戊生物往右上方移動,玻片往左下方移動才能看到牠。
【答案】:【B】
【解析】: 單細胞生物:(丙)新月藻、(戊)草履蟲、(庚)眼蟲。
多細胞生物:(甲)輪蟲、(丁)水綿、(己)線蟲。
有葉綠體的生物:(丙)新月藻 (丁)水綿(庚)眼蟲。
戊生物往右上方移動,實際上往左下方移動,因此須將玻片往右上方移動。
|